川黄檗(Phellodendron chinense)

基本信息
植物名称 川黄檗(Phellodendron chinense)
科属 芸香科黄檗属
产地分布 中国湖北、湖南西北部、四川东部。
形态特征

川黄檗(原变种)的特征是树高达15米。成年树有厚、纵裂的木栓层,内皮黄色,小枝粗壮,暗紫红色,无毛。

叶轴及叶柄粗壮,通常密被褐锈色或棕色柔毛,有小叶7~15片,小叶纸质,长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椭圆形,长8~15厘米,宽3.5~6厘来,顶部短尖至渐尖,基部阔楔形至圆形。两侧通常略不对称,边全缘或浅波浪状,叶背密被长柔毛或至少在叶脉上被毛,叶面中脉有短毛或嫩叶被疏短毛;小叶柄长1-3毫米,被毛。

花序顶生,花通常密集,花序轴粗壮,密被短柔毛。果多数密集成团,果的顶部略狭窄的椭圆形或近圆球形,径约1厘米或大的达1.5厘米,蓝黑色,有分核5~8(10)个;种子5~8、很少10粒,长6~7毫米,厚5~4毫米,一端微尖,有细网纹。花期5~6月,果期9~11月。


生长习性
气候 较耐阴、耐寒。
土壤 土层深厚、排水良好、肥沃的沙质土壤。
栽培技术

选地整地

    山区、平原均可种植,以土层深厚、灌溉便利、腐殖质含量较高的地块为好。按穴距3—4米开穴, 穴深40~ 60厘米、宽0.8米×1米,每穴施农家肥5 ~10 千克做底肥。育苗地则宜选地势比较平坦、排灌方便、肥沃湿润的地方,每亩施农家肥5 000千克做基肥,深翻20~ 25厘米,充分细碎整平后做成1.2—1.5米宽的畦。

繁殖方法

    可采用种子繁殖、分根繁殖、扦插繁殖、 萌芽更新育苗等方法获取新植株。生产上一般采用种子繁殖,春播或秋播均可。春播一般在3月上中旬,秋播在11-12月进行。播种前种子需经沙藏处理。条播,行距25—30厘米,沟深约3厘米。沟内施人畜粪水做基肥,每亩1 000—1 200千克。种子均匀地撒施入沟内,每亩用种2~3千克。播后覆盖细土和细堆肥,整平并稍加镇压、浇水。畦面可再用稻草覆盖或土面培土4—5厘米,保持土壤湿润至出苗。苗高50—70厘米时即可移栽。移栽于冬季落叶后至第二年新芽萌动前,将幼苗带土挖出,剪去根部下端过长部分,每穴栽一株,填土至一半时,将树苗轻轻往上提,使根部舒展后再填土至平,踏实,浇水。

田间管理

    苗齐后应拔除弱苗和过密苗。一般在苗高7~10厘米时,按株距3—4厘米间苗;苗高17~20厘米时, 结合中耕除草按株距7—10厘米定苗。每年夏秋两季,应中耕除草与施肥2—3次。施肥每次每亩施人畜粪水2 000~ 3 000千克,定植后于每年入冬前施一次农家肥,每株沟施10千克。出苗期间及定植半月以内应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,夏季高温也应及时浇水降温,雨季应及时排除积水。


经济价值
主要价值

药用: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树皮供药用,种子可榨油。性味:味辛微苦涩,气芳香,性温,无毒。有内服祛风行气、散寒、消滞、健胃止痛。外用消风散气。入肝脾经。主治心胃气痛、伤风感冒、流感、预防流感、食滞胃病、疝气等。


用途 固水土植物(药用)
成功案例
备注
川黄檗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(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)